吡啶的还原反应是有机合成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其还原产物哌啶或者四氢吡啶等含氮杂环是众多药物及生物活性分子的构成片段。催化氢化是还原吡啶的常用方法。然而,已知方法多使用贵金属,且反应条件剧烈,经济性和官能团兼容性都不够理想。近年来,随着“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化学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几例有机硼催化吡啶还原的报道,包括氢化、硅氢化、硼氢化、转移氢化等反应。然而,氢化和转移氢化反应必须使用含大位阻邻位取代基的吡啶底物,以防止氮原子对催化剂的毒化。另外,这些反应大多不能兼容羰基、烯烃、氰基、硝基等易还原取代基。
近期,王晓晨课题组在吡啶还原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上问题。该课题组使用B(C6F5)3作为催化剂,二苯基硅烷(或频哪醇硼烷)和二苯胺作为氢源,实现了吡啶的串联还原反应。该反应对于不同位置(邻、间、对位)取代的吡啶底物均有很好的适用性,且对非活化烯基、羰基、烷氧基、硝基、氰基、富电子杂环等官能团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另外,该方法还成功应用于其它缺电子杂芳环底物的还原,例如喹啉、异喹啉、吡嗪、喹喔啉以及菲啰啉等。机理研究表明,在该反应历程中,首先发生1,4-硅氢化去芳构化反应,生成硅基保护的烯胺中间体;随后,该中间体发生转移氢化反应,得到最终产物。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王晓晨课题组的博士生刘志云为该论文第一作者。
文章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702304/full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津市科委、南开大学以及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