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元素有机重点实验室

EN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举办会议 > 2016 > 正文

2016 Mini-Symposium on New Strategies and Methods in Exploring Complex Molecules

来源: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6/06/01


  由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梁广鑫老师和汤平平老师组织的“探索复杂分子合成及应用的新方法与新策略小型研讨会”于5月30日在元素所学术报告厅召开。该系列小型学术研讨会始于2012年,于每年5月的博士生答辩季举行。

       这次研讨会由特邀嘉宾北京大学余志祥教授主持。中国科技大学王细胜教授、马明明教授、顾振华教授和黄汉民教授做精彩学术报告,就复杂分子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方面的新方法及新策略与重点实验室师生进行了深入地讨论与交流。

       王细胜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过渡金属催化的自由基含氟官能团化反应”。王教授首先介绍了含氟官能团化反应的相关知识及他们用金属催化结合自由基化学解决氟化学中合成问题的研究策略,随后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过渡金属催化的含氟官能团自由基的温和引发和含氟官能团自由基参与的金属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马明明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超越分子的化学:从细胞膜融合到柔性发电机”。马教授用自己多年的研究经历,循序渐进地向大家介绍了他及他们研究团队以合成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为手段,运用仿生学的原理,设计制备出的具有多种功能的仿生智能复合材料,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新能源、传感器和生物医学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顾振华教授以“New Strategies in the Synthesis of Atropisomers”为题,详细向重点实验室师生介绍了Vinyl-arene旋转受阻轴向异构体的新合成方法和Rhazinilam家族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全合成。


     

 


       黄汉民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金属活性中间体导向的催化反应及机理研究”。黄教授首先从碳循环的视野向在座师生介绍了合成化学面临的挑战,接着详细讲述了他们从烯烃、烷烃和芳烃胺出发,通过经由碳/氨金属活性中间体催化的反应合成羧酸酯酰胺等重要化学化工材料和含氮氧杂环精细化学化工品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研讨会上,余教授妙语连珠的精彩主持和四位老师生动丰富的报告内容引起了在座师生的浓厚兴趣,现场学术气氛非常活跃。每位老师报告结束后都引起了报告人与重点实验室师生的广泛互动,在座师生分别就报告中的机理探索、新思路和新策略等与四位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讨论。

     


报告人简介:

       王细胜教授1999年获得吉林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2005年11月-2008年3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系作博士后工作。2008年4月-2011年3 月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做研究助理,2011年3月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过渡金属催化。

       马明明教授1997年-200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2010年就读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10年-201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och癌症研究所做博士后工作。 2014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分子化学和有机功能材料。

       顾振华教授1998年-2002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2.9-2007.6 就读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7-2011 年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圣巴巴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加入中国科学科技大学化学系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方法学(金属导向的有机合成)及其在复杂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黄汉民教授2003年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4-2008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物质科学国际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获得JSPS-Fellow基金支持。2008年4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独立研究工作。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2016年加入中国科学科技大学化学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导向有机合成的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在不对称催化和惰性键的选择性活化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开展新一代的新型亲核加成反应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