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概况
研究方向
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国际咨询委员会
研究队伍
学术带头人
骨干研究人员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特聘研究员
客座教授
研究成果
最新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获奖成果
授权专利
在研项目
学术交流
邀请报告
举办会议
参会讲学
EOC Symposium
元素有机前沿论坛
南开有机化学讲座
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招聘信息
开放基金
申请指南
开放课题
规章制度
仪器平台
介绍
机时预约
管理规定
文件下载
开放基金
奖学金
夏令营
会议室
仪器平台
文档
研究成果
最新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重点实验室年度论文
获奖成果
授权专利
在研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最新研究成果
> 正文
南开王小野/黄灵合作Angew:基于硼氮杂稠环芳烃的新型近红外光敏剂实现高性能上转换发光
来源:
X-MOL资讯
发布时间:2023/05/16
将具有低散射性与强穿透性的近红外(NIR)光转化为高能量蓝光的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TTA-UC)发光技术,在光催化、生物成像、光动力治疗和3D打印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TTA-UC通常依次经历光敏剂被激发(低能量光子)、系间窜越(ISC)、三重态能量转移(TET)、三重态-三重态湮灭(TTA)和湮灭剂发光(高能量光子)过程。传统的近红外光敏剂由于具有较大的单线态-三线态能量差(Δ
E
ST
),在ISC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能量损失,难以实现高能量的蓝光发射;且此类近红外光敏剂大多含有铂、钯、锇等重金属,严重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新型近红外有机光敏剂的设计与合成进而实现高性能近红外到蓝光的TTA-UC发射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挑战。
图1. 新型硼氮杂稠环芳烃近红外光敏剂(
BNS
)实现高性能蓝光上转换
近日,
南开大学王小野
研究员与
黄灵
研究员合作,报道了首例
具有多重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特性的硼氮杂稠芳烃近红外光敏剂BNS
,其在近红外区具有强烈的吸收,并且具有较小的Δ
E
ST
(0.14 eV)与较长的延迟荧光寿命(115 μs)。
BNS
与蓝光湮灭剂的组合实现了反斯托克斯位移达1.03 eV的TTA-UC过程,这在无金属近红外光敏剂激发的TTA-UC体系中创造了新的纪录。此外,该体系还具有阈值功率密度低(125 mW c
m
-2
)、上转换量子产率高(2.9%)、湮灭剂浓度低(50 μM)、激发光穿透距离深等优势,有望在光动力治疗与3D打印等技术中获得重要的应用。
图2. 近红外光敏剂
BNS
的合成路线(a)与光物理性质研究(b-e)
BNS
可从商业可得的原料
1
出发,通过两步简捷的反应高效制备。首先,作者通过
1
与1,4-二溴四氟苯的芳香亲核取代反应,以92%的收率合成前体化合物
2
;然后,通过一锅法的锂卤交换-亲核取代-分子内碳氢硼化反应,以22%的收率获得
BNS
。
BNS
的光学能隙仅为1.68 eV,这是MR-TADF材料中的最小值。此外,
BNS
在近红外区具有强烈的吸收,并且具有非常高的荧光量子产率(82%)、较小的Δ
E
ST
(0.14 eV)与较长的延迟荧光寿命(115 μs),表明
BNS
极具作为近红外光敏剂的潜力。
图3. 近红外到蓝光TTA-UC性质研究(a)
BNS
/苝和
BNS
/TIPS-BEA
组合的上转换发射光谱;(b)
BNS
发光与上转换发光的CIE坐标;(c,d)
BNS
/苝和
BNS/TIPS-BEA
组合的上转换强度与激发光功率密度关系图
由于
BNS
具有较小的Δ
E
ST
,在TTA-UC过程中极大降低了能量损失,其与蓝光湮灭剂苝或9,10-bis((triisopropylsilyl)ethynyl)anthracene (
TIPS-BEA
)组合,实现了近红外到蓝光的TTA-UC发光,反斯托克斯位移分别为1.01 eV与1.03 eV,这是无金属近红外光敏剂所实现的最大值。
BNS
/苝和
BNS
/TIPS-BEA
组合具有较低的阈值功率密度(分别为125 mW c
m
-2
与165 mW c
m
-2
)与较高的上转换量子产率(分别为1.5%与2.9%,理论上限为50%)。此外,
BNS
/苝和
BNS/TIPS-BEA
组合还具有湮灭剂浓度低(分别为210 μM和50 μM)与激发光穿透距离深等优势,为近红外光驱动的TTA-UC应用于光催化与3D打印等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工作设计合成了首例具有MR-TADF特性的硼氮杂稠芳烃近红外光敏剂(
BNS
),其具有近红外吸光强、Δ
E
ST
小(0.14 eV)、延迟荧光寿命长(115 μs)等优点。
BNS
与蓝光湮灭剂
TIPS-BEA
的组合实现了无金属近红外光敏剂激发的近红外到蓝光TTA-UC体系中最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1.03 eV)。该工作不仅为无金属近红外光敏剂的开发提供了新颖的设计策略,也为近红外光驱动的TTA-UC技术应用于未来光电与生物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
Angew. Chem. Int. Ed.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南开大学
李继坤
博士与博士研究生
张铭宇
,通讯作者是南开大学
王小野
研究员与
黄灵
研究员。该工作得到基金委、科技部、天津市海河实验室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支持。南开大学庞代文教授对该工作给予了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NIR-Absorbing B,N-Heteroarene as Photosensitizer for High-Performance NIR-to-Blue 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 Upconversion
Ji-Kun Li
†
,
Ming-Yu Zhang
†
,
Le Zeng, Ling Huang*, and Xiao-Ye Wang*
Angew. Chem. Int. Ed
.,
2023
, DOI: 10.1002/anie.202303093
上一条:南开大学赵东兵团队:钯催化下连续的C‒C/C-H键断裂实现环丁酮骨架重组
下一条:莫贞波课题组:双硅宾稳定的T型硼宾协同活化小分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