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概况
研究方向
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国际咨询委员会
研究队伍
学术带头人
骨干研究人员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特聘研究员
客座教授
研究成果
最新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获奖成果
授权专利
在研项目
学术交流
邀请报告
举办会议
参会讲学
EOC Symposium
元素有机前沿论坛
南开有机化学讲座
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招聘信息
开放基金
申请指南
开放课题
规章制度
仪器平台
介绍
机时预约
管理规定
文件下载
开放基金
奖学金
夏令营
会议室
仪器平台
文档
研究成果
最新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重点实验室年度论文
获奖成果
授权专利
在研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最新研究成果
> 正文
资伟伟课题组Nat. Commun.:协同催化实现氟代二烯与醛亚胺酯的不对称Csp2-F键烷基化反应
来源:
化学加
发布时间:2022/06/02
南开大学资伟伟课题组Nat. Commun.:协同催化实现氟代二烯与醛亚胺酯的不对称Csp2-F键烷基化反应
原创
SixMol
化学加
2022-05-18 17:06
发表于
广东
导读
近日,南开大学资伟伟课题组开发了一种铜/钯协同催化体系,实现了二烯基氟化物与醛亚胺酯的对映选择性Csp
2
-Csp
3
偶联反应,并获得了一系列高对映选择性的手性
α
-烯基
α
-氨基酸衍生物。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首例惰性Csp
2
-F键的不对称Csp
2
-Csp
3
交叉偶联。对照实验与DFT计算研究表明,反应通过Pd-H迁移插入以及随后的烯丙基去氟化过程从而实现Csp
2
-F键的活化,而非Csp
2
-F键与Pd(0)的直接氧化加成。文章链接DOI:
10.1038/s41467-022-30152-7
(图片来源:
Nat. Commun.
)
过渡金属催化Csp
2
-X化合物(X = 卤素)与可烯醇化羰基化合物之间的对映选择性交叉偶联反应是构建Csp
2
-Csp
3
键的常用策略。目前,化学家已报道了多种成功的例子,如马大为、Hartwig和Buchwald课题组一些开创性的研究,涉及使用含有手性配体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如Cu和Pd)来实现对映选择性的控制(Fig. 1a)。上述的策略,涉及Csp
2
-X键与Pd(0)或Cu(I)的氧化加成、配体交换和还原消除的过程,从而有效的构建Csp
2
-Csp
3
键。然而,由于Csp
2
-F键的键离解能高,导致此类氟化物很少用作偶联底物。
近年来,C-F键的活化已成为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该领域最成功的策略之一是使用过渡金属介导或催化metal-Nu插入/
β
-F消除的过程。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已成功开发出多种三氟、二氟烯烃C-F键活化的策略,但很少有文献报道单氟烯烃C-F键活化的例子(Fig. 1b)。在此,南开大学资伟伟课题组开发了一种铜/钯协同催化体系,实现了二烯基氟化物与醛亚胺酯的对映选择性Csp
2
-Csp
3
偶联反应,并获得一系列手性
α
-烯基
α
-氨基酸衍生物(Fig. 1c)。实验和计算研究表明,反应涉及独特的Pd-H插入/烯丙基去氟化的过程。
(图片来源:
Nat. Commun.
)
首先,作者以二烯基氟化物
E
-
1a
与醛亚胺酯
2a
作为模型底物,进行了相关偶联反应条件的筛选(Table 1)。当使用
L11-Pd
/
L3-Cu
作为协同催化体系,三乙胺作为碱,在THF溶剂中反应,能以86%的收率和99%ee获得产物
3aa
。同时,反应的对映选择性主要由手性Cu催化剂控制。
(图片来源:
Nat. Commun.
)
在获得上述最佳反应条件后,作者对二烯基氟化物
1
的底物范围进行了扩展(Fig. 2)。首先,当底物
1
中的R
1
为一系列含有不同电性取代的苯基、杂芳基时,均可顺利与
2a
反应,获得相应的产物
3aa
-
3ma
,收率为68-87%,ee为98->99%。其次,当底物
1
中的R
1
为环己基时,可以63%收率和94%ee获得产物
3na
。同时,具有烯丙基BnO醚单元的底物,也能够与体系兼容,获得产物
3oa
,收率为60%,ee为99%。此外,1,4-二取代二烯基氟化物(R
1
= Ph,R
2
= Me),也是合适的底物,获得50%收率和>99% ee的产物
3pa
。
(图片来源:
Nat. Commun.
)
紧接着,作者对醛亚胺酯底物
2
的范围进行了扩展(Fig. 3)。首先,当底物
2
中的R
4
为甲基,R
3
为乙基、正丁基、苯乙基以及含有杂原子的烷基时,均可顺利与
1a
反应,获得相应的产物
3ab
-
3ag
,收率为45-71%,ee为88-96%。其次,当底物
2
中的R
3
为甲基,R
4
为乙基、异丙基和叔丁基时,也与体系兼容,获得相应的产物
3ah
-
3aj
,收率为65-85%,ee为91->99%。同时,由谷氨酸衍生的醛亚胺酯底物,也能够顺利反应,但由于酸性后处理导致反应进行了环化,从而获得58%收率和92% ee的内酰胺产物
3ak
。
α
-氨基-
γ
-丁内酯衍生的亚胺底物也可与
1a
反应,获得55%收率和98% ee的环化产物
3al
。此外,环状酮亚胺酯和噁唑啉酯,也是合适的底物,如
3am
和
3an
。然而,苯丙氨酸衍生的醛亚胺酯
2o
(受空间位阻影响)与含有烯丙基的底物
2p
(可能受末端烯烃的部分异构化影响),未能顺利反应。
(图片来源:
Nat. Commun.
)
同时,作者还对反应的实用性进行了研究(Fig. 4)。首先,将反应规模扩大至1 mmol以上时,可进一步降低催化剂的负载量,反应结果不受影响(Fig. 4a)。其次,(
S
)-
3aa
中的氨基经Ts保护后,再于NBS/Na
2
CO
3
的乙腈溶剂中反应,可获得75%收率的溴胺化产物
5aa
(Fig. 4b)。(
S
)-
4aa
中的内烯烃单元可使用K
2
Os(OH)
4
/NMO进行选择性的断裂,然后经NaIO
4
处理,可获得86%收率的醛产物(
S
)-
6aa
(Fig. 4c)。(
S
)-
3oa
中的氨基经Bz保护后,再经二羟基化/内酯化后,可获得良好非对映选择性的内酯化合物
5oa
(Fig. 4d)。
(图片来源:
Nat. Commun.
)
为了进一步了解反应的机理,作者进行了相关的控制性实验(Fig. 5)。首先,
E
/
Z
为>20:1与1:1的
1a
分别与
2a
反应,可获得相似收率与对映选择性的产物(2
S
)-
3aa
(Fig. 5a)。同时,通过
1a
(
E
/
Z
为1:1.1)中
Z
-
1a
和
E
-
1a
随反应时间的消耗量监控时发现,反应过程中
Z
-
1a
和
E
-
1a
的浓度均降低,但
E
-
1a
的消耗速度更快,5 h后两者消耗量差异最大(Fig. 5b)。上述结果表明,
E
-
1a
可能优先进行反应,并且
Z
-
1a
逐渐异构化为
E
-
1a
。其次,当以二烯基溴
4a
或二烯基氯
4b
为底物时,在上述条件下,未能获得所需的偶联产物
3aa
,从而排除了Csp
2
-F 键与Pd(0)的直接氧化加成途径(Fig. 5c)。此外,
1a
与氘标记的
2a
反应时,发现产物中的双键末端碳原子上掺入30%的氘,从而表明反应可能涉及Pd-D插入过程(Fig. 5d)。
(图片来源:
Nat. Commun.
)
基于上述的研究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作者提出了一种合理的催化循环过程(Fig. 6)。首先,在Cu催化循环中,Cu作为Lewis酸活化醛亚胺酯
2a
生成叶立德中间体
II
,在偶联反应中充当亲核试剂。
II
与
L11-Pd
经烯丙基化生成
L11-Pd(0)
,可与Et
3
NH
+
进行氧化加成生成Pd-H催化剂(Fig. 6a)。在Pd-H催化循环中(Fig. 6b),Pd-H迁移插入至
E
-
1a
中氟乙烯单元C=C键中生成氟化Pd-烯丙基中间体
III
。
III
和
II
进行烯丙基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
IV
并再生铜催化剂。
IV
经快速烯丙基去氟化过程,生成烯丙基-Pd中间体
V
,其通过
β
-H消除生成中间体
VI
。最后,
VI
经解离,从而获得产物
3aa
,并再生Pd-H催化剂。对于
Z
-
1a
,
anti
-
anti
η
3
-Pd-allyl中间体
VII
在Pd-H迁移插入后生成,并通过
η
3
-
η
1
-
η
3
异构化平衡到热力学更稳定的
syn-anti
η
3
-Pd-allyl中间体
III
(Fig. 6c)。因此,Z-
1a
将进行相同的催化循环以生成相同的
E
-型产物
3aa
。此外,在反应混合物的 HRMS谱中发现,反应形成了中间体
IX
,源自Pd(0)与中间体
IV
的解离(Fig. 6d)。
(图片来源:
Nat. Commun.
)
最后,作者通过相关的DFT计算,进一步证明了上述机理的合理性(Fig. 7-9)。
(图片来源:
Nat. Commun.
)
(图片来源:
Nat. Commun.
)
(图片来源:
Nat. Commun.
)
总结:
南开大学资伟伟课题组开发了一种铜/钯协同催化体系,首次实现了二烯基氟化物与醛亚胺酯的对映选择性Csp
2
-Csp
3
偶联反应,并获得一系列手性
α
-烯基
α
-氨基酸衍生物,具有底物范围广泛、官能团兼容性高、对映选择性出色等特点。对照实验与DFT计算研究表明,反应由Pd-H迁移插入引发,经亲核烯丙基取代生成C-C键。随后,通过Pd/Et
3
NH
+
介导的烯丙基去氟化以及
β
-H消除过程,从而生成偶联产物并再生Pd-H催化剂。
上一条:叶萌春课题组Nat. Commun.:镍催化炔烃与非活化β-C(sp2)-H键的氢芳化反应
下一条:陈弓团队JACS:甲醛“缝合”的复杂环肽拓扑结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