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马超 摄影 赖鸿杰)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结果,南开大学教授、化学学院院长陈军榜上有名,成为今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新增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南开大学一直着眼于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人才,重视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领域勇于创新。在日前QS全球教育集团公布的最新QS金砖大学排名中,南开大学位列“篇均引用”排行榜之首。
陈军,无机化学家,自2002年任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军于1967年9月生于安徽省宿松县,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于1985-1992年在南开大学化学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并于1992年留校工作;1996-1999年在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材料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99-2002年在日本工业技术院大阪工业技术研究所任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研究员。
陈军主要从事无机固体化学的研究。在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合成化学,固体电极制备以及新型电池电极材料开发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创新性贡献。提出了“室温-氧化还原-转晶”新合成方法,室温合成出稳定的导电纳米尖晶石,替代了贵金属铂电极,应用于可充电金属锂、锌空气电池。提出电极微纳化可改善多电子电极反应活性和结构稳定性的设想,经大量实验制备了可充锂、钠、镁电池的微纳多级结构电极,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为降低电池电极材料成本及解决电池燃烧爆炸提供了新思路。多孔尖晶石与层状电极材料的研发获得应用。
截至目前,陈军已发表SCI收录论文290篇,其中《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子刊5篇,《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16篇,《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10篇、《先进材料》(Adv. Mater.)17篇,他引21000次,单篇最高他引1130次;分别在2009年为《美国化学研究评论》(Acc. Chem. Res.)和2017年为《化学评论》(Chem. Rev.)撰写综述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其中多孔尖晶石与层状电极材料的专利获得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陈军曾获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他主持的“几类无机材料的氢、锂、镁储存与电池性能研究”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清洁能源材料与高能化学电源”和“微纳结构与电化学能源器件”分别获得2006年度和2016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军于2002年获评“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中国电化学贡献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4年入选中组部“万人领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1年和2017年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纳米重点研发计划。
陈军同时兼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电化学专委会主任、天津市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材料学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目前还是《无机化学前沿》(Inorg. Chem. Front.)和《应用化学》副主编,《Solid State Sciences》《ACS Sustainable Chem. Eng.》《ACS Energy Lett.》《J. Energy Chem.》《Nano Research》《Science China: Materials》国际顾问编委,《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电化学》《电源技术》等期刊编委。